首页 > 新闻 > 国内 >

为语言拉好文明缰绳:网络平台重拳整治 “黑话烂梗” 泛滥​

发布时间:2025-08-05 11:12:49来源:
2025 年 8 月 5 日,随着 “尊嘟假嘟”“XSWL” 等网络用语的泛滥,互联网语言乱象引发广泛关注,多家网络平台已纷纷出手,开展 “黑话烂梗” 整治行动,为规范网络语言环境迈出重要一步。
一、现象:互联网语言乱象丛生
近期,网络上各类不规范用语层出不穷。“尊嘟假嘟” 作为 “真的假的” 的谐音梗,“XSWL” 代表 “笑死我了” 的缩写梗,在各大社交平台、聊天软件中随处可见。不仅如此,“媛”“老六” 等原本正常的词语被赋予贬义,“梭哈” 等游戏黑话也频繁出现在非游戏场景,让不少人感到困惑不解。这种 “黑话烂梗” 泛滥的现象,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,多家网络平台已发布整治公告,明确将清理 134 项不规范用语,以净化网络语言环境。
二、危害:侵蚀语言文明与沟通根基
“黑话烂梗” 的泛滥,给语言文明和沟通交流带来了诸多危害。
首先,它们破坏了语言的美感与清晰度。这类不规范表达弱化了汉语的精确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像 “芭比 Q”“栓 Q” 等扭曲音义的词汇,严重污染了语言环境,让语言失去了原本的韵味。
其次,制造了群体间的沟通壁垒。不同年龄、不同圈层的群体由于对 “黑话烂梗” 的熟悉程度不同,彼此之间难以顺畅理解对方的表达,加剧了信息隔阂,影响了正常的交流互动,尤其是在代际之间,这种沟通障碍更为明显。
更为严重的是,“黑话烂梗” 潜藏着不良文化风险。一些低俗隐喻或消极价值观常常被包装成 “玩梗” 的形式,在网络上传播,潜移默化地侵蚀着青少年的思维。例如,部分网络梗隐含着人身攻击的意味,容易助长语言暴力,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。
三、根源:语言失范折射思维惰性
《人民日报》引用相关教育案例警示:“空心的气球随风飘走,有生命的蝴蝶却能逆风起舞。盲目套用流行语,会让人如气球般丧失定力与创造力。” 这一表述深刻揭示了 “黑话烂梗” 泛滥的根源。在快节奏的网络环境中,人们倾向于使用简单、省力的表达方式,语言简化的背后,反映出的是独立思考能力的退化。守护语言的深度,其实也是在守护精神世界的丰盈,避免人们在浮躁的网络氛围中变得思维懒惰。
四、行动:多维治理构筑清朗空间
为有效整治 “黑话烂梗” 泛滥的问题,多方力量已行动起来,共同构筑清朗的网络空间。
在平台专项整治方面,网信办联合教育部推进 “清朗・规范网络语言文字” 行动,要求各网络平台在热搜、首页等重点环节加强对不文明表达的过滤,从传播渠道上遏制 “黑话烂梗” 的扩散。
同时,经典文化反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“中国诗词大会”“诗教润乡土” 等活动的开展,大力推广经典文化,用优质的文化内容挤压 “烂梗” 的生存空间,正如俗语所言 “清除杂草最好的方式是种上庄稼”,让经典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占据更多阵地。
此外,标准化建设为语言规范保驾护航。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语言文化资源库,并正积极推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、信息化建设,为人们进行精准、规范的表达奠定坚实基础。
五、未来:守正创新平衡语言发展
对于网络语言的规范,专家呼吁避免 “一刀切”,要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。
守正,即要保护汉语的纯洁性,坚决拒绝低俗化的篡改,维护语言的传统与尊严。创新,则是要接纳那些符合规范、具有积极意义的新词,如 “智能向善”“松弛感” 等入选《咬文嚼字》2024 十大流行语的词汇,让语言能够与时俱进,不断丰富和发展,适应时代的需求。
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。” 当谐音梗消解了 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 的诗意,当缩写语模糊了 “君子和而不同” 的哲思,为语言拉好文明的缰绳,已成为数字时代我们每个人的集体责任。只有共同努力,才能让网络语言环境更加健康、规范,让语言更好地传承文化、促进交流。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