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2岁男星吴浩康无戏可拍转战工地,讨薪风波揭露行业寒冬
42岁男星吴浩康无戏可拍转战工地,讨薪风波揭露行业寒冬
近日,香港演艺圈再掀波澜——42岁男星吴浩康被曝因无戏可拍,转行至工地担任苦力维生,更因遭遇无良公司拖欠数月工资,不得已在社交平台公开讨薪。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香港影视行业配角演员的生存困境,更引发公众对“明星光鲜背后”的深层思考。
从荧幕到工地:吴浩康的“双重人生”
吴浩康曾以歌手身份出道,后转型演员,参演过《新警察故事》《线人》等作品,虽未大红大紫,但凭借硬朗外形和扎实演技,在港片黄金时代积累了一定知名度。然而,随着行业萎缩,其演艺事业急转直下。2023年,他与经纪公司解约后,长达20个月的空窗期使其经济陷入困境。为养活妻子和年幼的孩子,他选择到工地做苦力,从搬运建材到高空作业,甚至一度因劳累过度在工棚昏倒。
“每天凌晨5点起床,赶首班地铁到工地,晚上10点才能回家。”吴浩康在采访中透露,工地工作虽辛苦,但收入稳定,月入可达3万港元,远超此前演配角的片酬。然而,这份“救命钱”却因公司恶意拖欠化为泡影。据悉,其所属工地承包商以“资金周转”为由,连续三个月未发放工资,涉及金额超10万港元。忍无可忍的吴浩康于近日在社交平台发声:“我靠双手赚钱不丢人,但拖欠血汗钱天理难容!”
行业寒冬:配角演员的生存困境
吴浩康的遭遇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香港影视行业持续低迷,配角演员收入锐减已成为普遍现象。据香港演艺人协会统计,2024年有超过60%的TVB配角演员月收入低于1.5万港元,远低于香港家庭月收入中位数。为维持生计,不少演员被迫兼职:
- 赵乐贤:TVB“绿叶王”,出演过数百部剧集,因收入微薄转行做装修工,曾因戴帽子吃饭避免被路人认出;
- 莫家淦、陈国峰:两位TVB男星被拍到在货柜场做搬运工,午餐时与工人同吃盒饭,被网友赞“接地气”;
- 车保罗:因《鹿鼎记》中“胖头陀”一角走红,如今沦为菜市场保安,母亲去世时甚至无力支付丧葬费。
“行业萎缩导致配角需求锐减,而新人不断涌入,进一步压低了片酬。”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发言人指出,过去配角演员可通过“跑组”维持生计,如今一年接不到两部戏的情况屡见不鲜。
讨薪风波: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拷问
吴浩康讨薪事件曝光后,引发公众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。香港劳工处介入调查后发现,涉事公司存在“阴阳合同”问题——与工人签订的书面合同薪资远低于实际约定,且未购买工伤保险。法律专家指出,此类行为已涉嫌违反《雇佣条例》,工人可向小额钱债审裁处申请追讨,最高可获赔双倍工资。
然而,讨薪之路并非坦途。吴浩康透露,此前曾有工友因追讨工资被威胁“封杀”,无法再在行业内找到工作。“我们不怕吃苦,但怕没尊严。”他在社交平台写道。这一言论引发网友共鸣,截至目前,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2亿,谭咏麟、陈奕迅等艺人纷纷转发支持。
破局之路:行业转型与个人突围
面对寒冬,部分演员选择主动求变。吴浩康在工地工作之余,仍坚持参与TVB歌唱节目《声秀》录制,并尝试向幕后转型,学习编剧和导演技能。“演员不能只等机会,要自己创造机会。”他表示。此外,一些演员通过短视频平台拓展收入来源,如赵乐贤开设装修教学频道,月入过万;莫家淦则与妻子经营外卖店,生意红火。
行业层面,香港电影发展局正推动“新锐导演计划”,为年轻创作者提供资金支持,同时鼓励演员参与合拍片,拓展内地市场。然而,专家指出,解决根本问题仍需重建健康的产业生态:“只有让配角演员获得合理回报,行业才能留住人才,避免‘吴浩康们’的悲剧重演。”
结语:光鲜背后的真实人生
吴浩康的故事,撕开了娱乐圈“造梦”滤镜下的残酷真相。当聚光灯熄灭,那些曾为角色倾尽全力的演员,或许正为房租、学费和医疗费发愁。他们的挣扎,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,更是行业转型期的阵痛。正如一位网友评论:“我们崇拜明星,但更应尊重每一个为生活努力的人——无论他在荧幕上,还是在工地上。”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