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新闻 > 社会 >

食客 5 分钟抽 40 张纸引争议 店家公布监控引发讨论​

发布时间:2025-08-30 15:03:44来源:
食客 5 分钟抽 40 张纸引争议 店家公布监控引发讨论
“一张纸够擦手擦嘴了,这客人 5 分钟抽了 40 张,最后还揣走一叠,实在浪费!” 近日,浙江杭州一家家常菜馆的店主李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布一段监控视频,视频中一名食客在就餐期间频繁抽取餐桌上的免费纸巾,5 分钟内抽纸次数超 20 次,累计用量约 40 张,离开时还将剩余纸巾塞进包里,此举引发网友热议,也让 “餐饮场所免费纸巾节约使用” 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。
监控还原:5 分钟抽纸 40 张,离开时还 “打包”
从李女士公布的监控视频来看,事件发生在 8 月 29 日晚间用餐高峰时段。视频中,两名食客坐在餐馆靠窗的 4 号桌,其中穿浅色上衣的女食客在坐下后,便频繁伸手抽取餐桌中央的卷纸。监控计时器显示,从 19:12 到 19:17 的 5 分钟内,该食客先后 23 次拉动卷纸,每次抽取长度约 20-30 厘米,部分纸巾仅用了一角便随手丢弃在餐盘旁,桌上很快堆起一小堆用过的纸巾。
更让李女士不满的是,用餐结束后,该女食客在起身前,特意将卷纸上剩余的约 10 张纸巾撕下来,叠好后塞进随身携带的手提包中,随后与同伴离开。“我们店的纸巾是免费提供给客人用餐时使用的,一人份用量基本 5-8 张就够了,这客人用的量是别人的 5 倍还多,最后还带走,明显是浪费。” 李女士无奈地说,餐馆每月在免费纸巾上的支出约 800 元,此前也遇到过客人过度抽纸的情况,但这次用量实在夸张,“我也是气不过,才把监控剪辑后发了出来,想提醒大家节约公共资源”。
店家回应:并非曝光隐私,只为呼吁节约
李女士表示,发布视频前,她特意对食客的面部进行了模糊处理,只保留了手部动作和抽纸过程,“我知道公布监控要注意保护客人隐私,所以没露脸,就是想客观呈现事实,不是要针对谁”。她解释,餐馆开业 3 年来,一直免费提供纸巾、茶水,从未对客人用量做过限制,“但节约是基本美德,过度浪费不仅增加店家成本,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尊重”。
据李女士介绍,视频发布后,有不少网友私信支持她的做法,还有同行店主留言 “感同身受”,称自己店里也常遇到客人 “抽纸擦手机、擦桌子,甚至打包带走” 的情况,“有位开面馆的老板说,他曾见过客人一次抽 10 张纸擦碗,最后没用完全扔了,看着特别心疼”。不过,也有网友认为李女士 “小题大做”,“免费提供就该让客人用得自在,只要不是恶意浪费,多抽几张没必要较真”。
网友热议:节约与隐私的边界之争
事件在社交平台发酵后,网友分成两派展开讨论。支持店家的网友认为,过度使用免费纸巾属于浪费行为,店家公布打码监控是合理提醒,“虽然纸巾不贵,但积少成多也是成本,而且节约是好习惯,不能因为免费就随意浪费”“打码后不涉及隐私泄露,反而能让更多人注意到节约的重要性”。
反对声音则聚焦 “隐私保护” 与 “消费体验”,有网友表示:“在餐馆用餐本是私密场景,即使打码,监控内容公开也可能让客人感到不适”“店家如果担心浪费,完全可以改用小包装纸巾,或者张贴‘节约用纸’提示,没必要直接公布监控”。还有中立网友提出折中建议:“免费纸巾可以按需提供,客人不够再要,既避免浪费,也不会让客人觉得被限制”。
律师观点:公布监控需兼顾提醒与隐私
针对此事,浙江某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浩表示,店家为呼吁节约而公布监控,初衷具有合理性,但需严格把握隐私保护边界。“根据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自然人的肖像、行踪信息等属于个人信息,未经同意不得公开。店家对食客面部进行模糊处理,降低了隐私侵权风险,但仍需注意监控拍摄的场景是否涉及客人其他私密信息,如交谈内容、同行人员等。”
王浩建议,餐饮场所若想减少纸巾浪费,可采取更温和的方式,如使用独立小包装纸巾、在餐桌张贴节约提示,或通过服务员提醒 “按需取用”,“既能传递节约理念,又能保障客人的消费体验与隐私,避免引发争议”。
目前,李女士已将相关视频设置为 “仅自己可见”,她表示:“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大讨论,以后会改用小包装纸巾,同时张贴节约提示,不再用公布监控的方式了。” 此次事件也让更多餐饮从业者开始思考:如何在提供便利服务与引导节约之间找到平衡,成为行业共同面对的小课题。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