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新闻 > 社会 >

杭州视障夫妻五年“无面之恋”:用触觉与默契书写爱的诗篇

发布时间:2025-08-30 15:15:08来源:
杭州视障夫妻五年“无面之恋”:用触觉与默契书写爱的诗篇

2025年8月30日 在杭州转塘的养生健康馆门口,38岁的孙雯与35岁的刘宇如往常般并肩而行。刘宇的右手自然搭在妻子肩上,孙雯的左手则轻轻拽住丈夫的衣袖——这是他们五年来最熟悉的“导航模式”。这对视障夫妻因先天视力障碍从未看清彼此面容,却用触觉、默契与爱意,在柴米油盐中谱写出一曲动人的生命之歌。

命运交织:从“网友”到“灵魂伴侣”

2019年,西湖边一场面向视障人群的公益活动成为两人命运的转折点。彼时,孙雯因遗传性眼疾右眼全盲、左眼仅剩0.01视力,而刘宇则天生全盲。两人在交流中惊喜发现,对方竟是自己“线上好友”——早在2017年,刘宇作为科技爱好者组建了500人视障交流群,孙雯正是其中一员。
“第一次见面时,他塞给我一瓶2斤重的蜂蜜,连包装袋都没套。”孙雯笑着回忆,“我捧着瓶子走了半小时,手都酸了。”这个略显笨拙的举动,却让两人感受到彼此的真诚。刘宇的动手能力更让孙雯惊叹:十岁学会做饭、自学家电维修、甚至能用Python编程……这个“十项全能”的男人,用行动打破了视障者“需要被照顾”的刻板印象。

爱在细节:看不见的浪漫与责任

2020年平安夜,两人在拱墅区民政局领证结婚。红色背景照里,他们笑得灿烂,却无人知晓这张照片是靠工作人员口头指导摆拍完成。婚后,刘宇包揽了所有家务,尤其“严禁”孙雯接触刀具:“她视力不好,我怕她受伤。”而孙雯则用仅存的视力充当丈夫的“眼睛”:出门时,她会让刘宇站在左侧,自己通过模糊轮廓感知方向;转向时,她会下意识抓住丈夫的手腕。
他们的生活充满“看不见的浪漫”。刘宇会默默复刻孙雯在朋友家称赞的菜肴;孙雯称体重时,他总说“反正我能抱得动”;两人甚至迷上摄影——借助手机盲人模式和AI语音提示,孙雯拍摄的《时间》系列作品(记录电线杆影子的日晷变化)曾在杭州亚残运会展览。“光影不仅是视觉,更是心灵的感知。”孙雯说。

破局者:重新定义“视障人生”

两人的结合曾遭孙雯母亲反对:“女儿视力不好,再找一个视障伴侣,日子怎么过?”但刘宇用行动赢得信任:他自学康复治疗技术,备战医师资格证考试,计划与妻子开设智能按摩院,将语音控制技术应用于工作场景;孙雯则探索“视障友好型”摄影,希望出版影集传递生命力量。
“我们不是凑合过日子,而是要活出品质。”刘宇说。他们的宿舍里堆满电子设备:电脑、CD机、收音机……这些“宝贝”见证了刘宇从无线电爱好者到编程自学者的蜕变。而孙雯的“天猫精灵”不仅能语音购物、听新闻,更成为她连接世界的窗口。

社会回响:爱是超越视线的共鸣

这对夫妻的故事引发广泛共鸣。网友“星光点点”评论:“他们用触觉感知世界,却比许多明眼人更懂得爱的真谛。”心理学专家指出,视障者的亲密关系往往更依赖情感沟通与责任分担,这种“去视觉化”的相处模式,反而让爱情回归本质。
如今,两人计划在十周年纪念日重拍婚纱照。当被问及是否遗憾从未看清对方长相时,孙雯轻抚丈夫的手背:“他的温度、声音和心跳,早就在我心里刻下了最清晰的模样。”

(完)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