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高温天气持续,各种民间降温妙招在社交平台走红:抱着冬瓜睡觉、整桶冰水泡脚、狂灌凉茶解暑…… 这些看似 “立竿见影” 的降温法,真的适合所有人吗?医学专家提醒,夏日降温暗藏诸多误区,盲目跟风可能引发健康问题。
“冬瓜含水量高、温度低,抱着能快速降温”—— 近期,“抱冬瓜睡觉” 成为不少网友追捧的降温方式。然而,中医专家指出,这种方法并非人人适宜。
“冬瓜性寒凉,长时间与皮肤接触,会使寒气侵入人体。”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李艳表示,体质虚寒、脾胃虚弱的人群,尤其是老人、儿童及女性,长期抱冬瓜可能导致腹痛、腹泻、关节酸痛等问题。即使是体质偏热者,也需注意避免冬瓜直接接触皮肤,可用毛巾包裹后使用,且每次接触时间不宜超过 30 分钟。
此外,市场上的冬瓜多未经清洗,表面可能残留农药或细菌,直接接触皮肤还可能引发过敏或感染。
烈日炎炎时,一杯冰镇凉茶下肚,确实能带来短暂清凉。但不少人将凉茶视为 “万能解暑水”,甚至替代日常饮水,这其实存在健康风险。
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忠德解释,传统凉茶多由菊花、金银花、板蓝根等寒凉药材熬制,主要针对 “实热证” 人群(表现为口干舌燥、咽喉肿痛、大便干结)。若本身是虚寒体质(易腹泻、手脚冰凉),过量饮用会加重体内寒气,导致脾胃虚寒,出现腹胀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
即使是适合喝凉茶的人群,也需控制量,且避免冰镇饮用 —— 冰镇会刺激胃肠道血管收缩,引发痉挛。
“用冰水泡脚能快速降温”“全身擦冰水瞬间凉爽”…… 这些极端降温法在夏季尤为常见,但对中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,暗藏巨大风险。
心内科医生解释,人体脚部和体表有丰富的血管,突然接触冰水,会导致血管剧烈收缩,血液循环阻力骤增,血压波动明显,可能诱发心绞痛、脑梗塞等急症。即使是年轻人,频繁用冰水擦身也可能因冷热交替过快,导致免疫力下降,引发感冒。
正确的降温方式应遵循 “渐进式” 原则,如用温水擦拭身体,或用 30℃左右的水泡脚,帮助扩张血管、散热降温。
将空调温度调至 16℃、整夜对着风口吹…… 这些行为是夏季空调病的主要诱因。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,会使颈部、腰部、膝关节等部位受凉,引发肌肉僵硬、关节疼痛;同时,空调房空气干燥,加上滤网易滋生细菌,还可能诱发过敏性鼻炎、支气管炎等呼吸道问题。
专家建议,空调温度应控制在 26-28℃,与室外温差不超过 8℃;每隔 2-3 小时开窗通风一次,保持空气流通;避免空调风口直接对着身体,可搭配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。
夏季降温的核心是 “温和散热”,而非追求 “瞬时凉爽”。医生给出几点建议:
- 饮食上,可适量食用绿豆汤、西瓜等清热解暑食物,但避免过量生冷;
- 穿着选择宽松、透气的棉质衣物,帮助汗液蒸发;
- 运动后不要立即洗澡或喝冰水,先休息 10-15 分钟,补充温水或淡盐水;
- 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及体弱者,尽量减少高温时段外出,随身携带防暑药品。
“降温需根据自身体质和环境调整,盲目跟风不可取。” 专家强调,若出现持续头晕、心慌、呕吐等中暑症状,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,及时就医。夏日养生的关键在于 “平衡”,在凉爽与健康之间找到恰当的方式,才能安稳度夏。
(责编: admin)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