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新闻 > 社会 >

中国医生挑战医学极限:成功救回“身首离断”患者,首创“卫星钢板”技术

发布时间:2025-08-18 11:20:14来源:
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较量在上海长征医院上演。面对全球罕见的“身首离断”式颈椎大跨度脱位病例,由骨科、急诊、重症医学科、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,历时3小时完成高难度手术,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。此例手术不仅创造了医学奇迹,更标志着我国颈椎外科技术迈入世界领先行列。

生死时速:机械臂重击下的“身首离断”

患者李某因颈部遭受机械臂重击,导致颈椎瞬间遭受毁灭性损伤,当场高位截瘫、心跳骤停。经紧急心肺复苏后,患者虽恢复微弱生命体征,但影像学检查显示:颈椎发生罕见的大跨度脱位,脊髓严重挫伤,关键神经血管结构撕裂,双侧椎动脉因损伤闭塞。患者血压骤降至50mmHg以下,依赖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,随时可能因大出血或脑梗死死亡。

“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,从未见过如此严重的颈椎分离病例,更无存活先例。”上海长征医院颈椎外科病区主任陈华江教授坦言。面对这一“生命禁区”的挑战,医疗团队顶着巨大压力,决定放手一搏。

多学科协作:刀尖上的“精密舞蹈”

由袁文终身教授、陈华江教授、王新伟教授三位“上海市仁心医师奖”获得者领衔的骨科团队,联合急诊、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文放教授、麻醉科主任袁红斌教授等组成多学科专家组。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大出血、循环崩溃、脑灌注不足等极端风险,团队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和手术路线图。

手术台上,专家们如同在刀尖上起舞:

  1. 清除血肿:颈椎脱位区域形成巨大血肿,双侧椎动脉闭塞,术中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致命性出血。团队凭借显微操作技术,小心翼翼清除血肿,避免损伤残留血管。
  2. 解剖复位:颈椎前后骨和软组织完全断裂,严重粘连和畸形增加了复位难度。专家们通过精准的解剖分离,逐步将离断的颈椎结构复位。
  3. 创新固定:针对传统固定方式稳定性不足的问题,团队首创“卫星钢板”固定技术,在常规钢板外增加辅助钢板,为重建的颈椎提供超强稳定性。这一技术在此类极端病例中尚属全球首次应用。

“看着只是在动骨头,其实周边的血管、神经都会受到拉扯。我们必须胆大心细,既要避免二次损伤,还要追求操作成功率。”陈华江教授表示。

医学奇迹:从“濒死”到“重生”

术后,患者恢复情况令人振奋:

  • 生命体征平稳:意识迅速恢复清晰,血压、心率等指标趋于稳定,成功拔除气管插管。
  • 神经功能复苏:在家人辅助下,患者已能坐起,标志着脊髓损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。
  • 转入康复阶段:目前,患者正接受系统康复治疗,为功能恢复带来曙光。

“这例手术的成功绝非偶然。”陈华江教授总结道,“它是长征骨科团队数十年深耕复杂颈椎疾病、勇攀技术高峰的厚积薄发,也是多学科协作、敢于担当精神的集中体现。”

技术突破:填补全球医学空白

此例手术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,更在医学领域实现多项突破:

  1. 首创“卫星钢板”技术:为极端颈椎损伤提供全新固定方案,提升手术成功率。
  2. 多学科协作模式:整合骨科、急诊、重症、麻醉等学科优势,形成“生命抢救链”。
  3. 挑战医学极限:在无前例可循的情况下,通过精准评估和实时判断,完成“不可能的任务”。

目前,上海长征医院团队已将手术经验整理成论文,计划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发表,为全球颈椎外科提供“中国方案”。

医者仁心:点亮生命希望之光

“不管怎么样,哪怕只有一线生机,我们也愿意尝试,不能让孩子没有父亲。”患者家属术前的请求,让医疗团队下定决心迎难而上。术后,家属含泪向医护团队赠送锦旗,称他们是“生命的守护神”。

“未来,我们将继续向颈椎外科的‘无人区’进发,不断挑战技术极限,为更多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患者点燃希望之光。”陈华江教授的话语,彰显了中国医生的使命与担当。

这例手术的成功,再次证明了中国医疗团队在极端病例救治中的卓越能力。在全球医学舞台上,中国医生正以创新和勇气,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命传奇。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